药枕疗法
概 述
药枕疗法是根据中医睡眠治病的原则,采用不同的药物经加工作为枕芯制成的枕头,睡时枕之,而达到助眠治病健身的作用。不觅仙方觅睡方”,药物气味通过呼吸进入体内,透肌腠、入脏腑,缓慢而持久地发挥药效,对于某些慢性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寓治疗于日常生活之中,免除长期服药之苦,不失为一种调理良方。
药枕发展到了今天,有布式药枕、木式药枕、石式药枕、电磁疗枕、书枕及囊袋式药枕六种,根据不同的症状,不同的时令,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制作。
香花药枕属于“闻香治病”的外治方法,因其疗效显著,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副作用少,应用广泛,是大多数备受失眠煎熬者都可以使用的保健物品。
《红楼梦》中贾宝玉睡眠用的枕头别具一格,为“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宝玉作为男子,尚且用香花枕头,那些闺中小姐就更不用说了;菊花枕已在民间广泛流行。
某些植物花卉的香气堪称人类天然的“保健医生”。例如:香叶天竺葵的香味,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故能平喘;丁香花含有丁香油酚等化学物质,且有杀菌能力,对牙痛病人有良好的安神止痛作用;茉莉花香具有理气、解郁作用;栀子花香对肝胆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当植物与枕头结下不解之缘,香花药枕也被人们用以防病保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镇脑安神的作用。
药枕疗法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已有药枕治疗失眠的记载。
古代佛家和道家都有卧药枕的传统。唐代义净和尚介绍过僧侣常用的药枕——枕囊。这是一种用帛或布缝制的直袋,内填毛麻、棉絮、软叶、干苔、决明子、麻豆等物。卧枕囊不仅柔软舒适,又可收到明目之功效。
道家使用的药枕别具一格,有磁石枕及柏木枕两种。磁石枕是将磁石镶嵌在木枕上制成的,常枕可以明目益睛。柏木枕用柏木板制成,四壁留有120个小孔,内装当归、川芎、防风、白芷、丹皮、菊花等32味药物,外套布套,药味缓慢散出。
历代文人墨客也推崇药枕。史载,唐代流行卧“枕帏”的风俗。枕帏是将香花缝入布囊中的枕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在诗中写道:“名字因壶酒,风流付枕帏”;“风流彻骨成春酒,梦寐宜人入枕囊”。元代文学家马祖常也赞美道:“半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
现代研究也证明,药枕药物的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类物质,在常温下可以不断地散发到空气当中。当人们使用以这些中药制成的药枕后,就可在卧睡休息时,不断地将其有效成分吸入鼻腔、气管及肺泡,被鼻腔黏膜、气管黏膜及肺泡壁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输入到机体的组织器官,发挥其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人的头颈部位,经络穴位密布,久枕药枕,可使药物缓慢持久地刺激经络穴位,从而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的功效。
药枕疗法最初流传于民间,《本草纲目》中列有“菊花明目枕”,称用“苦荞麦皮、黑豆皮、绿豆皮、决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菊花300克,配苦荞麦皮200克、黑豆皮200克、草决明100克);取灯心、琥珀宁心安神作用,制成“灯心枕”、“琥珀枕”,用来息梦安眠,用黑豆、磁石粉做成的枕头也有防治失眠多梦的作用。
由于药枕疗法的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深受失眠患者的青睐,但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药枕的外套要选择透气性能良好的棉质布料或丝绸面料,不宜用化纤类制品。使用时每隔一个月翻晒一次,以使药枕保持干燥,同时为了防止药物发霉,平时应该放置阴凉干燥处,严禁爆晒。
2、药枕应每天使用不少于6小时,一般两至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危重症患者则不宜使用。
3、开始可能不适应中草药的芳香气味,可在药枕之上放置一层薄棉枕或多放几层枕巾,冬季使用可在药枕下放一热水袋等以助药气上升。
4、为防止药性气味走散,每日晨起之后,可在药枕外套置塑料袋
5、枕前应松衣放松全身,息心安神,并饮少量温开水约20-100毫升,以防止口腔粘膜干燥,每晚枕卧
6、使用中如出现皮肤瘙痒、斑疹、发红等过敏现象,就应该停止使用。
最后介绍几个常用药枕:
1.安眠药枕:菊花1000克,川芎400克,丹皮200克,白芷200克。可以疏风,清热安眠,主治失眠。
2.合欢枕:磁石、黑豆、决明子、白菊花、灯心草、合欢花、夜交藤各150克,檀香20克,冰片10克,也可以只用合欢花、夜交藤各1000克,粉碎装入枕套做成药枕,具有安神解郁、活血通络、祛风明目之功效。适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胸闷食少、夜间盗汗、皮肤瘙痒、血虚、肢体酸痛等症。
3.平肝安眠枕:白菊花、艾绒、夜交藤、虎杖各100克,牡丹皮、枸杞子、白芷各30克,冰片10克。前5味与白芷分别晒干,粉为粗末,与冰片及晒干的枸杞子混匀,用纱布包裹、缝好,制成薄型枕心,置于普通枕心的上层,制成药枕使用,具有清热滋阴、平肝降压等功效,适用于阴虚阳亢型失眠、高血压等。
4.降压明目枕:白菊花300克,磁石150克,黑豆、绿豆各100克。白菊花、绿豆、黑豆分别晒干,粉为粗末,与打碎的磁石混匀,用纱布包裹、缝好,制成薄型枕心,置于普通枕心上,制成药枕使用。本方具有滋阴清火、平肝降压、明目安神等功效。
5.颈椎病枕:当归、羌活、藁本、制川乌、黑附片、川芎、赤芍、红花、地龙、血竭、菖蒲、灯芯、细辛、桂枝、紫丹参、防风、莱菔子、威灵仙各300g,乳香、没药各200g,冰片20g。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和入冰片,制成药枕,可活血散结,通经止痛。对颈椎病有不错的疗效。
6.蚕沙枕:将晚蚕沙500克、羌活300克加工成粗末,装入枕芯。蚕沙有祛风降湿,明目降压的效果,此药枕能散风寒、通络止痛,对失眠,眼疾,神经衰弱,颈椎疼痛、头风头痛,高血压,肝火旺,关节炎等症有良效。
7.菊花川芎枕:将菊花500克、川芎300克碾成粗末,拌匀,装入枕芯。此药枕有平肝清热、活血通络的功效,可用于高血压、颈椎病患者。
8.绿豆槐花枕:将槐花300克、绿豆300克碾成粗末,装入枕芯。此药枕气味芳香,能清热凉血,可用于内热、口干口苦、便秘及心烦失眠者。在炎炎夏日难以入眠时用此药枕,效果尤佳。
9.荷叶夏枯枕:将荷叶、夏枯草各1000克装入枕芯。此药枕能起到清心除烦、化湿浊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失眠的患者。
10. 决明枕:决明子2000克,略炒黄粉碎,装入枕套做成药枕。此枕适用于肝经郁火引起的头痛、目赤、口苦、便秘或肝肾阴亏之目暗不明、眩晕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症。
11. 藤明麻叶枕:用勾藤500克、罗布麻叶1200克、决明子1000克,将上述药物晒干,勾藤与罗布麻叶粉碎成粗末,与决明子混匀后,用纱布包裹缝好,装入枕芯中,制成药枕。可治疗肝火扰心症,失眠多梦,急躁易怒,伴头晕头涨,目赤耳鸣,口干口苦,食欲不振等。
12. 艾叶枕:艾叶2000克,粉碎装入枕套做成药枕。长期使用此枕具有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腹中冷痛、经寒不调。
13. 磁石枕:磁石(天然磁铁矿石)2000克,粉碎成砂,装入枕套做成药枕。长期使用该枕,具有补肾益精、平肝潜阳二纳气平喘、安神益智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肾气亏损、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惊风癫痫等症。
14. 玉米须枕:玉米须2000克,晒干后装进枕套做成药枕。其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利水、降压利胆之功效。适用于动脉硬化、冠心病、肾炎浮肿等症。
15. 桑菊枕:桑叶、菊花各1000克,粉碎装入枕套做成药枕。该枕适用于偏头痛以及外感热风引起的头痛、项强、目赤等症。
16. 菊花枕:将干菊花装入布袋中作枕,民间常用药枕之一,通常还加入少量川芎、丹皮、白芷等。这三味中药都有活血行气、清热凉血、燥湿止痛、祛风解表、活血散瘀的功效,它们与菊花配伍,可加强药力,适用于头痛头晕、血压偏高、疮疖肿毒、风火眼赤、昏花或血压偏高等病症。
17. 荞麦皮枕:荞麦壳清热解暑、清脑、明目,性味甘平寒,有较强的清热毒功效,也属药枕之列,常年枕用,可清火解毒、防病健身。
18. 侧柏叶枕:将侧柏树叶装袋枕用,能防治高血压、头晕目眩或肝热心烦等病症。
19. 五叶枕:由干桑叶、竹叶、柳叶、荷叶和柿叶5种掺匀装袋而成。因其性味苦寒,适用于暑热头昏、眼赤模糊、耳喉肿痛和高血压者。
20. 茶叶枕。将泡饮过剩茶叶晒干,再掺以少量茉莉花拌匀装袋即成,具有降火、降压、清热、解毒、明目、利尿和消暑等功效。
21. 绿豆枕。将煮绿豆汤剩下的绿豆皮晒干,再掺以整个或破碎的绿豆装枕即成。因绿豆性寒,故有清热解毒、止渴防暑和利尿消肿等功效,常用来防治头痛脑热、眼赤喉痛、疮疖肿毒和心烦口渴等病症。绿豆如与菊花、决明子共做药枕,可有清心、解热毒和退目翳等功效。民间将此药枕又称为明目枕。
22. 小米枕。性温平、凉热适中,尤其适用于小儿枕用、具有防病健身助发育的功效。 23. 消暑安眠药枕:先取薄荷、菊花、茉莉花、青蒿、藿香、菖蒲、白玉兰花、栀子花干品各等量,将其碎为粗屑,置入枕心,制成药枕。可疏风清热,安神助眠,适用于常患头晕头痛及失眠等症。
24. 白矾枕。白矾又叫明矾,性寒,味酸涩,故有解毒与燥湿的功效,用碎末装袋做枕芯,有清解头火、降压醒脑和清痰祛湿毒的治疗作用。
25. 磁石枕。将磁石镶嵌到木枕上,具有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与抗病功效,可用来治疗高血压性头痛、头晕、头胀、两眼昏暗、视物不清和神经衰弱等病症。
26. 春枕。取蔓荆子、青葙子、菊花、薄荷、荆芥穗各等份,制作枕芯。春季万物升发,体内风热往往随之而动,故选上述疏风清热的中药,中药气随鼻而入,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此枕可防感冒,尤对常患头晕头痛及高血压患者为宜。
27. 夏枕。取生大黄、荷叶、黄荆子、蕾香、黄芍各等份,制作枕芯。夏日暑热炎炎,体内湿热常聚,人多见疲惫不堪。选用上述清热、消暑、除湿的中药为枕,可在一定程度上消暑除湿,免致常喝清热药水而影响胃肠功能。此枕对体胖湿痰者尤为适宜。
28. 秋枕。取瓜萎仁、旋覆花、五味子、桔梗、各等份,作枕芯。选用上述降肺气、止咳喘的中药,可使肺气通达而免于咳喘。此枕对素有咳喘者尚有治疗作用,故尤为相宜。
29. 冬枕。取干姜、麻黄、附子、木香、白芷、沉茄子各等分,制作枕芯。冬日寒气逼体,尤以伤脑常见。故选此类辛香燥火的,以祛寒增暖。据古医籍载,常用此枕可使体内阳气增加而不觉冷,对怕冷者尤为适宜。
w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