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疗法
药酒疗法是以酒为溶媒,将药物与酒一起加工制成含有药物成分的酒剂或以药物与谷类共同作为酿酒原料,加曲酿制而成药酒,通过内服或外用达到防治疾病,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本法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强筋壮骨、补益气血等作用,广泛适用于外感、内伤诸疾,尤其于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等。
近代,中药药酒的医疗保健作用,日益受到人们和更多医家的关注。特别是建国以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药药酒制备方法优点基础上,大胆采用了现代先进的酿酒制造工艺,严格了卫生与质量标准,使药酒的质量大大提高。同时对多种传统历史名药酒(如虎骨酒、五加皮酒、十全大补酒、国公酒、龟龄酒等等)的功效、配方和组成药物,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为其应用提供了宝贵依据。与此同时,药酒新产品不断涌现。如清宫大补酒、仲景补酒、养生酒、中国养生酒等。
(一)药酒制作方法
1、冷浸法:将所有的药物切碎或研为细末,用纱布包装(或不包),按要求比例加适量白酒或黄酒,置玻璃瓶或陶制容器内密封共浸。浸渍时间一般为7~15天,多则数月。期间可每日搅拌或震荡1次,到期后过滤取酒液备用。
2、热浸法:将药碎块或细末,放入罐中,入适量白酒或黄酒密封浸半小时,然后隔水或蒸气加热至酒沸立即取下,将罐内药酒全部倒入预先清洁消毒好的缸内,加盖密封。贮藏数天至数月,倒出澄清的药酒,并压药料绞汁,榨出药汁静置过滤,合入澄清药酒内待用。
3、煮法:以酒煎所用药物至3~4沸,去渣用酒,随用随煎。
4、淋法:将所有药物炒后,以酒淋之,取酒使用。
5、淬法:取所用药物(不粉碎)于火中烧红,即时入酒中淬之,取酒使用。
6、酿造法:原料为糯米、曲和药物。根据米与药物的多少选择容器的大小。具体方法如下:①将需用药物捣细碎成粗末,曲捣细碎成粗末,备用。将糯米置锅中煮成粥状,但不要太稀,待冷后,同曲并药相合拌匀,再置于缸中,勿犯水,密封口,放到保温的地方,如厨房等处,经5~7天,开口可见表面有泡状,则药酒熟,滤去渣,贮入净瓶中。②将曲捣碎成粗末,将糯米煮成粥状,待冷后用曲末拌匀,置于缸中,勿犯水,密封口,放到近火处,经7日后,视表面有泡状,然后将所需药物煮成汁,候冷,连汁同药倒入粥缸中相和,再经3日后,则药酒成。滤去渣,贮入瓶中。③将药物、曲碎为粗末。将糯米蒸熟,候冷,同曲并药,水相合拌匀,置于缸中,密封口,经7~10日,药酒则成,去渣贮瓶。曲的用量:一般以糯米2500克加曲100~150克为准,因地区、气候温度不同,曲的用量可达390克。家庭酿造药酒时可灵活掌握,以酒味不淡为度。
(二)使用方法
1、药酒一般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用法。内科疾病多采用内服药酒。根据药酒的性质、浓度,每日1次或数次饮用。
2、对于跌打损伤、疥癣顽疮等外科、皮肤科疾病,则适宜在局部涂、擦、洗、泡,采用外用方法。
(三)主治病症
1、关节炎、腰腿痛
① 虎骨萆薢酒(《普济方》):虎胫骨30克,萆薢30克,仙灵脾30克,薏苡仁30克,牛膝30克,熟地黄30克。先将虎胫骨炙酥,然后与其它药物共捣碎,用白布袋盛,置于净器中,浸酒1000克,经7日开取。每日饮3次,每次空心饮1杯,坚持百余日更佳。功能:补阳益肾,壮筋骨,强腰膝。主治肾虚骨弱,少腹寒痛,腰腿酸痛,步履艰难,少气无力,足胫沉重,关节屈伸不利。
② 虎骨当归酒(《太平圣惠方》):虎腔虎骨60克,制附子15克,当归35克。上3味共为细末,白布袋盛,置净器中,以清酒1000克浸之,封口,春夏三日,秋冬7日后开取。每日空腹温饮1小杯,不耐酒者随意饮之。功能:壮骨、养血、温中。主治腰脚寒冷痹痛。
③ 牛膝复方酒(《太平圣惠方》):石斛60克,杜仲60克,丹参60克,生地黄60克,牛膝120克。上药共捣碎,置于净瓶中,用酒1500克浸之,密封口,经7日后开取。每次饭前温饮1小盅,每日3次。功能:活血通络,补阳壮骨。主治肾虚腰痛,关节不利,筋骨疼痛。
④ 熟地黄杜仲酒(《圣济总录》):杜仲30克,炮姜30克,熟地黄30克,萆薢30克,羌活30克,附子30克,蜀椒30克,肉桂30克,川芎30克,乌头30克,秦艽30克,细辛30克,五加皮50克,石斛50克,续断30克,瓜蒌根25克,地骨皮25克,桔梗25克,灸甘草25克,防风25克。将杜仲炙后,附子、乌头分别炮裂去皮脐,蜀椒去目及口者炒出汗。上20味,碎细,白布袋盛,置于净器中,用酒2000克,浸4宿开取,去渣备用。服用1小杯,不拘时,常令有酒气相续为妙。功能:补肝益肾,强腰壮体。主治腰部疼痛,沉重,不得俯仰。
⑤ 白石英酒(《矿物药浅说》):白石英、桂枝各60克,白酒500克将白石英捣研为细末,用火煅7次,再以纱袋同桂枝一起装盛,浸于酒中20天即成。将药酒分10天服完。功能:温肾祛寒,祛风除湿。主治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阳虚寒滞,关节冷痛。
⑥ 狗骨酒(《偏方大全》):狗骨、白酒各适量。将狗骨浸入酒中,15天后可服。适量饮用。功能:祛风散寒除湿,强筋壮骨。主治腰腿痛,肌肉萎缩等症。
⑦ 桑寄生酒(验方):桑寄生10克,炮制后研成粉末,以白酒调制服饮。功能:祛湿通络。主治腰腿痛无力。
⑧ 补骨脂酒(民间验方):补骨脂6克,研为细末,以酒调服。功能:补肾助阳。主治肾虚腰痛,身困乏力。
2、偏瘫麻木
① 独活牛膝酒(《太平圣惠方》):独活30克,肉桂30克,防风30克,制附子30克,大麻仁50克,川椒50克。将大麻仁炒香,川椒去目及口者炒出汗。上7味,捣细,用净瓶盛,以酒1500克浸之,密封口,3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及临睡前温1盅饮之,以药力尽为度。功能:温络活血,除湿止痛。主治中风半身不遂。
② 艾叶酿酒(《圣济总录》):干艾叶30克,曲适量。将艾叶浓煮取汁,用糯米1000克拌浸,入曲如常酿法,候酒熟,去渣,收瓶。不拘时候,徐徐饮之,常令酒气相接。功能:温经止痛。主治皮肤变白,四肢顽麻或疼痛。
③ 喇嘛酒方(《随喜居饮食谱》):胡桃肉、龙眼肉各120克,杞子、首乌、熟地黄各30克,白术、当归、川芎、牛膝、杜仲、豨莶草、茯苓、牡丹皮各15克,砂仁、乌药各8克。上16味,绢袋盛之,入瓷瓶内,浸醇酒2500克,隔水煎浓候冷,加滴花烧酒2500克,密封7日饮。功能:滋补肝肾,养血柔筋。主治半身不遂,风痹麻木。
④ 晚蚕砂浸酒(《普济方》):晚蚕砂60克,茄子根60克,牛膝60克,大麻子30克,牛蒡子60克,防风30克,羌活30克,秦艽30克,枸杞子30克,当归30克,桂心30克,虎胫骨60克,海桐皮30克,鼠粘子30克。上药细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1500克,浸7天。每日不计温饮1小盅,常令酒气相连接为佳。功能:祛风活血。主治妇人中风偏枯,手足挛急,顽痹不遂。
⑤ 樱桃酒(验方):鲜樱桃200克,白酒500克。将樱桃去杂质,洗净,置坛中,以酒浸泡,密封,每2~3日搅拌1次,泡15~20天即成。每日服2次,每次15~30克。功能:益气,祛风湿。主治四肢不仁,瘫痪。
⑥鸡血藤酒(验方):鸡血藤胶250克(或鸡血藤片400克)。将药置净瓶中,用醇酒1000克浸之,封口,经7日后开取备用。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温饮1~2杯。功能:补血活血,舒筋通络。主治手足麻木,筋骨不适。
⑦寻骨风酒(民间验方):寻骨风200克。将药粗碎用酒750克浸于净器中,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日服3次,每次空腹温饮10~15ml.功能:祛风湿,通络止痛。主治手足麻木,筋脉拘挛。
3、痿证
① 菝葜酒(《圣济总录》):菝葜2500克,细曲250克,白糯米5000克。
将菝葜捣碎,以水7.5kg煮取3500克,去渣澄清,细曲捣碎,将前药汁1000克浸曲3日沸起,将糯米净淘控干炊饭,候热倾出,温度适中,入前药汁2500克,并曲末拌匀,瓮中盛之。春夏7日,秋冬10余日,药酒成,压去糟渣,收贮备用。每次随量而饮,每日5~6次,常令酒力相续,不过3~5剂皆平复。功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主治腿脚虚弱无力,肿胀癌痛。
② 附子丹砂酒(《圣济总录》):制附子25克,牛膝25克,丹砂25克,山萸肉25克,杜仲25克,石斛25克,陆英根25克,防风18克,蜀椒18克,细辛18克,独活18克,秦艽18克,肉桂18克,川芎18克,当归18克,白术18克,茵芋15克,五加皮30克,薏苡仁80克,干姜12克。将蜀椒炒出汗,杜仲灸,干姜炮后,上药捣碎如麻豆大,纱布包贮,用酒2000克浸之,封口,春夏4宿,秋冬7宿,开封去渣。不拘时候,初服10ml,渐加至20ml,以愈为上。功能:祛风除湿,散寒通络。主治腰腿痿弱,行走艰难。
③ 芍药酒(验方):赤芍药100克,生地黄100克,虎骨35克。将虎骨酒浸炙。上3味,共碎细,置于净器中,以酒1000克浸之,经7宿后开取。每天3次,每次空腹15毫升。功能:强筋壮骨,舒利关节。主治足病无力,骨节癌痛。
(4、缼乳
① 通草酿酒(《本草纲目》):通草250克,灯心30克。将上2味药煎汁同曲、米适量酿酒。每日不拘量,徐徐饮之,以愈为度。功能:清热通经,利水渗湿。主治乳汁不通。
② 虾米酒(《本草纲目》):虾米500克,黄酒500克。取净肉捣烂为膏。将虾肉膏2勺调黄酒1杯,温饮,每日3次。功能:通乳。主治妇女乳汁不下。
③ 鱼灰酒(验方):鲤鱼头5枚,黄酒500克。将鱼头在瓦上烧毁,细研为末,以酒同煎数沸后,去渣备用。功能:通乳。
(5、产后腹痛
① 红兰花酒(《金匮要略》):红兰花30克,用白酒200克,煎减至半,去渣候温。每次服50ml,不止再服。功能:行血消肿止痛。主治因风寒客于胞中所致腹中刺痛。
② 大补中当归酒(《千金方》):当归40克,续断40克,肉桂40克,川芎40克,干姜40克,麦冬40克,芍药40克,吴茱萸100克,干地黄100克,甘草30克,白芷30克,黄芪40克,大枣20个。上药共细碎,布包,置于净器中,用酒2000克浸之,经1宿,加水1000克,煮取1500克,备用。每日3次,每次饭前饮15~20ml。功能:补虚损。主治产后虚损,小腹疼痛。
③ 鸡冠花酒(验方):鸡冠花50克,黄酒100克。将花加酒同煎服。功能:凉血止痛,祛热燥湿。主治产后腹痛。
6、跌打损伤
① 桃仁生地黄酒(《圣济总录》):生地黄汁500克,酒500克,桃仁30克。将桃仁去皮尖另研膏。将生地黄汁并酒煎令沸,下桃仁膏再煮数沸,去渣,收贮备用。温服1杯,不拘时。功能:疏通脉络,活血祛瘀。主治倒仆跌筋。孕妇忌服。
② 麻根消肿酒(《圣济总录》):大麻根及叶1500克。选用大麻根及叶生者,细削,捣绞取汁。每用汁、酒各半小杯,拌合同服不拘时。功能:消肿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红肿疼痛。孕妇忌服。
③ 续筋接骨酒(验方):透骨草10克,大黄10克,当归10克,芍药10克,牡丹皮6克,生地黄15克,土狗10克,土虱30克,红花10克,自然铜(末)3克。将土狗槌碎。上药中除铜末外,其它共捣粗碎,以350ml好酒煎取1半,去渣,候温备用。将其分作3份,每日用1份药酒送服铜末1克。功能:接骨续筋,止痛。主治跌打损伤。孕妇忌服。
7、 疝气
楝脂二香脬酒(验方):猪脬1枚,大、小茴香、补骨脂、川楝子各等份,酒适量。将猪脬洗净入大茴香、小茴香、补骨脂、川楝子各等份填满,放适量盐,用酒煮透,食肉,其药焙干为末。每次2克,以酒冲服。温补肝肾,散寒。主治疝气坠痛。
w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