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医保健 中药贴敷
2021新昌中医院体检中心... 
更多>>   
中药贴敷
发布:梁君妃  时间: 2013/4/17  阅读:2482

中药贴敷

中药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从而使药性可通经贯络而作用于全身,调节肠胃气机,药穴合用,起到清热或散寒、化湿消滞止泻之功效的治疗方法。

贴敷疗法不仅治疗局部病变有良好疗效,而且广泛应用于全身性疾病,在临床各科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贴敷疗法和内治法的主要区别是给药途径不同,它们的药物作用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

    药物贴敷于体表穴位,可被局部的皮肤直接吸收,直接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又可以激发经络系统的功能,起到纠正脏腑阴阳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贴敷疗法发生疗效的作用机制:

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

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

三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

病例贴敷治疗

  小儿腹泻

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表现以腹泻、腹胀、厌食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小儿体质娇嫩,脾常不足,内藏精气未充,若调护失宜,饮食不当,或因邪毒所侵,每致脾胃功能失调,水谷精华之气不能输布而致腹泻。小儿腹泻常为饮食所伤,而非感染所致,故该法优于西医抗生素治疗。

药物:肉桂、公丁香、石榴皮、五倍子,将上药各等份混合研成细末,过筛100目,用温醋调成糊状

穴位:神阙

用法:研成细末,用酒(掺入面粉一撮)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上,每日一换,一般2-3次而愈。

便秘

便秘是以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常伴有腹满坠胀、嗳气反胃纳差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多因气阴不足,或燥热内结,腑气不畅或气虚传导无力所致。其中实秘以大便干结腹满痛,口干口臭或嗳气频作为特点;虚秘以排便困难,伴有头晕、心悸乏力为特点。

实证便秘

热秘

   药物:大黄30克,皂角24克,黑丑21克,朴硝21克。

   方法:将上药碾细末贮瓶密封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蜂蜜调成膏状,敷于患者脐孔内,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气秘

   药物:枳实30克,青皮15克,食盐30

   方法:将上药混合碾细末,在锅内炒热,用布包裹。用时将药包放患者脐部熨之,冷后再炒再熨,持续40分钟,每日2-3次。

虚症便秘

气虚

   药物:白术5克、黄芪5克,葱白、生姜、蜂蜜各适量

    方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与葱姜共捣烂如泥,再加蜂蜜少许制成饼状,敷于患者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最好用热水袋敷15-20分钟。

阳虚

   药物:大黄10克,莱菔子12克,葱头,食盐适量。

   方法:将大黄和莱菔子共碾细末,与葱头食盐捣烂如膏,用时药膏微加热敷于患者脐孔中,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注意事项

便秘者应多食新鲜水果,蔬菜,进行适当体育活动,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凡虚衰脏腑引起的便秘,应当配合内服滋补气血、润燥通便的药物治疗。

大便干燥时不宜排便,切不可过度用力,防止肛裂出血,可先用开塞露塞肛。

  软组织损伤

软组织损伤是外伤常见病,临床上表现为局部软组织的肿胀、疼痛及关节功能活动受限。软组织损伤属于中医伤筋”“痹证范畴,祖国医学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早期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保护伤处以利愈合。

药物:截血膏(当归、黄连、红花、大黄、乳香、没药等药研末,用松节油调成糊状)。

穴位:损伤局部

用法:外敷于损伤部位,然后用绷带外固定。一次敷药可持续3-5天,敷用2-3次。

截血膏是疗效较好的一种外敷药,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用药后很快局部皮肤潮红,有温热感;二是止痛消肿作用起效快,力量强;三是作为外敷药,对皮肤的刺激及引起皮肤过敏均不多见。

  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在清醒的状态下,尿液有少量或多量的自遗。本症多见于经产妇,体质虚弱和年老的妇女。

药物:五倍子适量

穴位:神阙

用法:用陈醋配五倍子细末填脐,外用纱布封后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

   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大量尿液不能随意排出的一种常见症状。其发病机制较复杂,根据其发病原因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反射性尿潴留,二是神经支配障碍性尿潴留,三是阻塞性尿潴留。

反射性尿潴留

药物:车前草30克,食盐3

穴位:气海或关元

用法:患者取仰卧位,将药泥贴敷于脐下气海或关元穴部位,范围为10厘米×10厘米,涂敷成一片,干后反复涂敷2-3次,用塑料薄膜封后效果更好。

护理部

 

[ 关 闭 ] [ 返 回 首 页 ] [ 顶 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