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医科普 大雪养生
2021新昌中医院体检中心... 
更多>>   
大雪养生
发布:吕英  时间: 2022/12/8  阅读:167

 本文转载自:桐君堂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俗话说“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大雪节气降温是常态,降雪概率也增加了很多,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要注意防寒保暖。


常言道“瑞雪兆丰年”,大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披上冬日的盛装,北方更是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皑皑白雪覆盖大地,与盛开的红梅相映成趣,煞是好看。白雪还可以保持地面温度不因寒流的侵袭降得过低,从而为农作物的越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候


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候”即物候,每节气有三候,五天为一候,指生物适应温度等的周期性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规律。



意思是说大雪后的第一个五天,天气寒冷,鹖鴠也不再鸣叫。鹖鴠就是寒号鸟,以不惧寒冷著称,它不是鸟,学名叫复齿鼯鼠,前后肢间有宽大多毛的飞膜,可以帮助它在林间滑翔。天气寒冷,爱“哆罗罗”叫唤的寒号鸟也窝进洞里不叫了。



大雪后的第二个五天,是阴气最盛的时候,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也开始寻找伴侣,孕育虎宝宝,寻求家的温暖了。

“荔”不是荔枝,而是一种野生兰草,也叫马蔺。大雪后的第三个五天,万物沉寂,荔挺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民俗盘点


01

喝红薯粥

随着大雪节气的到来,天气变得寒冷起来,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此时可以多喝些红薯粥,红薯富含大米和面粉里缺少的赖氨酸,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在寒冷的冬天感冒发烧的机会,而且红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减肥食物,很受女孩子的欢迎。


02

自制腌肉

腌肉是大雪节气习俗之一,在南京有句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每当大雪节气到来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忙着腌肉。人们将各种肉类按照自己的喜好涂抹上调料,制成既美味又容易保存的腌肉。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门口、窗户外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03

吃饴糖

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大雪时节有吃饴糖的习俗。饴糖,民间也叫糖稀,每到这个时候,学校门口、公园旁边就会出现卖饴糖的小摊贩,吸引了很多小孩、老人、妇女来买。


04

吃“夜作饭”

古时候,由于大雪时节白天短,夜间长,各种从事纺织、缝纫、纸扎、刺绣、扎染的手工作坊纷纷在夜间开工,俗称“夜作”。深夜手工作坊要吃夜间餐,便有了吃“夜作饭”“夜宵”的说法。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各饮食店、小吃摊也纷纷开设夜市,直至五更才结束,生意十分兴隆。


05

吃“捏冻耳朵”

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为了不忘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大雪纷飞,看见南阳的乡亲衣不遮体,不少人耳朵都被冻烂了,就吩咐弟子用面皮裹馅(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包成耳朵的样子,做成“驱寒娇耳汤”施舍给乡亲,乡亲们吃了以后,耳朵都好了。以后每逢大雪时节人们就模仿着做,形成了“捏冻耳朵(包饺子)”的习俗。


06

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时节,河里的水全被冻住了,结成一层厚厚的冰,人们可以尽情地在冰面上玩耍。


养生攻略

 

早睡晚起

重保暖


大雪养生要遵循 《黄帝内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保证充足睡眠。“早卧”可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温热;“晚起”可养阴气,待日出而起,可躲避严寒。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可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准备。这个时节还要做好防寒保暖,保护好胸腹、关节、颈肩和腰腿,避免严寒折伤人体阳气,引发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患、腰背和关节疼痛。

饮食养生

宜进补


大雪时节宜进补,补法有两种:一 是食补,二是药补。

食补是冬季进补的主要方法,宜常食羊肉、 狗肉、鸡肉、虾仁、桂圆、大枣等富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对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尤宜。体虚者在食补的同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肾延年的中药或膏方,可起到滋补肾阳、温通血脉的作用,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运动养生

须热身


大雪时节可选择动作幅度较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爬楼梯、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前要做好热身,由于天气寒冷,肌肉、肌腱、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降低,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身体发僵不易舒展,如果不热身,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和关节的扭伤。

此外还要做好精神养生。大雪节气情绪容易低落,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情绪的安宁,防止季节性情绪失调的产生。改变低落情绪的好方法是多晒太阳、多运动,避免抑郁、焦虑等情绪的产生。



 

[ 关 闭 ] [ 返 回 首 页 ] [ 顶 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