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浙江健康教育
老司机们都知道
高速行驶的汽车
如果发生轮胎鼓包爆炸
将给行驶带来极其危险的后果
我们体内的血管同样面临着这种风险
血管“鼓包”常用于形容动脉瘤

高速流动的血液一旦冲破动脉瘤
会极大威胁生命安全
而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定期体检
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
救护车疾驰着停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一期急救中心门口,43岁的刘女士(化名)被紧急送入抢救室。
刘女士是江西婺源人,那天,正下班在家的她只觉得一阵头痛袭来,还发生了恶心呕吐的情况,家人立即将她送到当地医院就医,初步检查提示系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动脉瘤破裂可能,但由于当地技术有限,建议转院治疗。因此,有在杭工作的家人建议到浙大一院总部一期治疗,距离也相对较近,经过联系,刘女士被紧急转至浙大一院总部一期急诊室。“一到急诊室,通过脑血管检查发现她颅内前交通动脉有一个动脉瘤,已经破裂引起急性颅内出血,并且她的意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说明病情仍在进展,必须要尽快接受手术治疗。”接诊的神经外科沈建副主任医师介绍,经过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和评估,刘女士的生命体征总体平稳,对她进行了微创介入治疗,成功栓塞了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目前,刘女士已经康复出院,最近的一次复查也显示各项指标正常。
颅内动脉瘤,虽然带有“瘤”字,但并不等于肿瘤,它没有良恶性之分,只是颅内动脉壁上的一个病变凸起,就像是汽车轮胎上突出的一个鼓包。

引起动脉瘤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遗传因素外,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自然老化,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抽烟饮酒等因素的影响下,血管损伤会进一步加剧,在血流的高压冲击下,动脉壁上薄弱的部位就会向外膨出,形成动脉瘤。“这位患者这么年轻,没有任何三高等基础疾病,也没有明显动脉硬化,我们考虑其脑血管存在先天性结构异常,形成动脉瘤。”沈建副主任医师介绍到。颅内动脉瘤就像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在动脉硬化、血压升高、抗凝药等药物的使用、外伤撞击、紧张激动的情绪、体力劳动等因素的作用下,随时可能破裂,无法预料,一旦破裂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专家表示,年轻人对急性脑病的代偿能力弱,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死亡率反而更高,临床数据统计,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死亡率高达30%,另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留下后遗症而致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外,一些大型动脉瘤内血流常常会形成涡流,易产生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会引发脑梗。
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4-7%,多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居多。
颅内动脉瘤的症状表现多样。如果它没有破裂,变大后会引起压迫神经的症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等症状,也有患者会出现眼部疼痛、失语等情况。

而颅内动脉瘤的破裂往往毫无征兆,破裂后会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安全的症状,需要尽快救治。“治疗包括介入栓塞治疗和开颅夹闭手术,我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设计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浙大一院神经外科主任詹仁雅教授建议,尽管颅内动脉瘤的破裂无法预料,但还是建议把关口前移,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
血管检查如CTA、MRA可用于筛查和诊断颅内动脉瘤,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同时患有三高、长期抽烟饮酒、有家族史的人定期接受专门的脑部检查,如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应及时就医,在医生建议下接受治疗。
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少喝咖啡;改变生活节律,少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