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华夏思源
面对不断堆积的工作量、一团糟的生活琐事,从一睁眼就忙啊忙,但却常常掉链子,效率低,压力大,动不动就哭。正当我即将被泪水淹没时,一篇2014年的闪闪发光的文献,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在这篇文献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伦道夫·奈斯教授,综合了很多研究,得出了一个让人醍醐灌顶的观点,大意是:当我们很努力也一直达不到某个很高的目标时,低落的情绪就会出来。 用沮丧萎靡的心情,阻挡我们继续做无用的投入,激发我们做调整,防止无止境地消耗自己如果我们一时调整不过来,又不肯放弃目标时,低落就会升级成抑郁,来避免我们继续超负荷地投入进去。如果一直跳着去摘,一直摘不到,那么低落会提醒她,该去借个梯子,或者想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那个最高的果子。如果她还是没有调整,继续去跳,那么低落就会变成抑郁,使得她现在一动不想动。虽然这会让她心情不好,但至少可以防止小女孩一直跳一直跳,直到累死。并且,抑郁的发生,也许是在提醒:我们努力的目标出问题了。每个抑郁的人,都有一个高不可攀的目标,或者说——“执念”。最近走红网络的北大毕业生李雪琴,就是这么一个,被执念压垮的长期抑郁症患者。她因为在网络上喊话吴亦凡,讲笑话逗大家开心而出名,而在看了她的采访之后,我才了解到:在私下,她常会用水果刀划伤自己的手腕,用流血和疼痛来缓解压力。于是,她逼着自己快速成长,变成让人满意的小大人,而她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妈妈。所以成绩优异的她,要求自己牢牢守住第一名的位置,怕考了第二名,妈妈会自责。即使高考完知道自己考不好,内心沮丧,但还是第一时间收住情绪,反过来安抚妈妈。但她毕竟还只是一个小孩啊,根本无法扛住这一切的压力。于是,那时候她每天都会在外面哭一场,发泄完情绪,再回家照顾和安抚妈妈。长大后她考上了北大,出国留学,回来做了抖音,一下子红了,四面八方的邀请随之而来。因为想让别人满意,不敢拒绝对方,于是她把自己逼成了大忙人。每天从睁眼睛开始回微信,到后半夜睡觉,还没回复完,只好第二天醒了回复;忙着被赴各种约,做各种分享,连饭都吃不上。让所有人满意,本来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执念。越执着其中,消耗越来越大。这时抑郁的出现,让她哭,让她待在家里,一定程度上,就是在防止她累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李雪琴一样,高目标造成的抑郁随处可见:有的小孩想让父母满意,从小只顾学习,却没了生活的乐趣;有的女性想符合社会期望,要求自己家庭事业两手抓稳,最后躲在洗手间里痛哭;有的职场人追着很高的目标,却没有合理的资源和方法,天天加班,夜夜失眠......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可以让我们更加自知,自我疗愈。当我们真正听到抑郁想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执念,去缓解抑郁。我们很难在里面获得真正的动力,只是不断消耗自己,去够到那个高高的地方。这部长剧播放了7个月,刻画出剧中每个人的重要人生轨迹。女主角叫智安,原本家庭富裕,打算大学毕业后去国外留学,学习美术。但就在这时,爸爸生意失败,家庭破产,生活变得拮据。从小自我要求很高的她,为了妹妹能继续读大专,放弃留学,到一个大公司当实习生,希望转正留岗,缓解家里的困境。对公司的前辈们言听计从,端咖啡送茶不在话下。甚至为了完成任务不惜从垃圾桶里翻找出油漆罐,把自己活生生熏吐。但尽管如此,转正名额还是给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关系户。这时妈妈不小心把妹妹的一个重要机会给了她,让她无意中成了顶替妹妹的骗子。在回家的路上,亲眼看到爸爸因为她被人羞辱,打了几个巴掌......这一连串的打击,让从小样样第一、不认输的她感到疲惫。隔天晚上她吃下了很多安眠药,一个人跑到了山上,想安静地死去。幸运的是,她被路过的渔民救起。在海边打工了大半个月,她的内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自己急速改变家庭命运,让家人回到原来的生活中;要求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中,都要一如既往地完美和优秀。放弃了去大公司成为光鲜的白领,暂时放下快速拯救家庭的使命,找了个手工坊做起了自己曾经喜欢的木头雕刻,慢慢攒钱;不再试图和妹妹联系,以求谅解,也不再和爸爸妈妈来往,怕看到了彼此伤心;后来家人来找她,她也只是打了招呼,不想深聊,怕触动自己内心的伤痛....播到这些画面时,有观众说她太作,但我能深深地理解她,她此刻必须这样做。她为自己做不到而伤心,但也开始审视和调整自己的目标。就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后,她内心恢复了平静和力量,慢慢地和家人和解,攒了足够的钱给自己出国留学,从抑郁中走了出来。抑郁差点夺去了她的生命,但也给了她觉察和反思的机会,重获新生。如果抑郁的痛苦已经发生,那我们也只能借助它,去过更有深度、更不同的人生。工作已经很累,还要坐高铁回家,和父母做思想工作,说了几个小时,就为了他们可以重归于好。我意识到自己不想他们分开,不希望他们互相伤害。但有一次凌晨接到他们吵架的电话后,我本想起身回家,但突然头一晕瘫在床上,猝不及防地大哭了一场。感情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是我拼了命也无法修复的,那能怎么办? 这个“放下”的过程寥寥几句,但我知道,真正做到尤为艰难。让你意识到,坚持那么多年的目标如此虚幻,但你却为了它们,付出了很多代价。你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源,可以达到那么不切实际的高处。它会推着你,去寻求帮助,去调整目标,去为自己哀悼,去真正地接纳自己。职场妈妈可以直面现实,一个人永远做不到家庭和事业的100分;完美主义者可以放下执念,犯点普通人都会错的小迷糊;熬夜濒临猝死的员工,可以斗胆和上级寻求资源或目标的调整;老好人可以放下讨好,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捍卫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