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桐君堂
寒露三候 鸿雁来宾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鸿雁大概是24节气中出现最多的物候了,中国古人对大雁寄托了许多情思,无论是李白的“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还是杜甫的“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都足以说明古人对大雁的重视。寒露时节,恰巧是最后一批大雁大举南迁,大雁南来为宾,古人细心留意,随时准备尽宾客之礼。 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而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蛤蜊是雀鸟变成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其中却隐含了古人对天地的认识。他们认为此时阴气重了,飞物自然应变为潜物,如果雀鸟仍然十分活跃,则说明季节错乱,将有灾祸降临。 菊有黄华 此时菊花盛开。天地万物皆负阴而抱阳,只有菊花在阴气渐重的深秋开放。因为具有这样的特性,菊花被赋予了很多独特的内涵,比如,它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还是高尚人格的象征,陶渊明就曾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寒露习俗盘点 吃花糕 由于天气渐冷,树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们谓此为“辞青"。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所以应节的糕点又被称为“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饮菊花酒 寒露与重阳节接近,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这一习俗与登高一起,渐渐移至重阳节。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而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古时登高则源于“避祸”。 寒露养生攻略 寒露养生 调畅情志 寒露养生 多食养阴润肺之品 寒露养生 适时添衣,防“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