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医科普 一剂属于秋天的“地黄丸”
2021新昌中医院体检中心... 
更多>>   
一剂属于秋天的“地黄丸”
发布:吕英  时间: 2022/8/30  阅读:545

 本文转载自:罗大伦频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明媚的阳光,轻柔的风,带来了属于秋日独有的舒爽与惬意。趁着秋风起,趁着天不凉,趁着心情刚刚好,我们就来聊聊属于秋日的食疗之法、滋补之方。

 

“地黄丸”家族是一个大门大户,家族中祖母般的人物当然要数六味地黄丸,后世将其尊称为“滋补肾阴”之祖方,而后在其主方之上,又演化一系列各有专长的滋补名方,如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等。

 

今天,我们想聊的就是一剂属于秋季的滋补之方,滋阴又擅长润肺的“麦味地黄丸”。

 

秋日的特点

 

秋季五行为金,五脏为肺,六腑为大肠,五体为皮毛,五志为忧,五味为辛,五色为白,五化为收,五气为燥,五方为西。

 

01

饮食上“减辛增酸”

 

入秋之后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五行属金,与秋季燥气相通,更易感受秋燥之邪,所以,此时要适当地减少像葱姜、辣椒之类的“辛散之品”,要适当增加一些乌梅、五味等酸收之物,以收敛夏季过度耗散的“津液、汗液”,再佐以质润多汁之品,比如百合、银耳、山药、莲藕、杏仁、松子等等柔润之品以养肺金。

 

02

情志上“安定容平”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

 

秋季万物成熟,阳气渐收,也是人体内阴长阳消的过渡时期,此时应当早睡早起,节欲保阴,保持神志安定宁静,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使情绪保持平衡稳定,使得肺气能够清静肃降。

 

03

保养上“防燥滋阴”

 

《黄帝内经》有言:“夏伤于热,秋必病燥。”意思是说如果夏季火热太盛,身体容易受到暑热侵袭,耗气伤津,待到“燥邪为令”之时就容易引起一些“阴津不足”之症,继而影响到肺阴,胃饮,终而影响到肝肾之阴。

 

这是气候对于身体的影响,而还有一部分人,她们素为阴虚之质,则更易受秋燥之气引动,比如,年岁已高,筋骨柔弱的老者,有更年期之时失于调理的阿姨,有常年吸烟的叔叔,也有既往患有肺部疾病,甲状腺疾病,经常手心脚心烦热,入秋后咽痒、咳嗽之症加重之人等等,而此类人群则可以着重学习一下麦味地黄丸的思路,以防秋燥之邪伤津耗气引发宿疾。

 

 

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之名出自清代综合性医书《医级宝鉴》之中,在此之前此方又称“八仙长寿丸”,收录于《寿世保元》之中,是明代“医林状元”龚廷贤用于老年人群的“保元寿世”之方,是“年高之人阴虚筋骨柔弱无力”者的滋补良方;而今此方已经被更多人所熟悉,是一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秋季滋补之方。

 

麦味地黄丸组成:

 

熟地黄24克、酒萸肉24克、山药12克、牡丹皮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麦冬15克、五味子15克。

 

年高之人阴虚筋骨柔弱无力,面无光泽或暗淡,食少痰多,或喘或咳,或便溺数涩,阳萎,足膝无力;肾气久虚,形体瘦弱无力,惟悴盗汗,发热作渴;虚火牙齿痛浮、肾虚耳鸣。

 

注:此方现已有同名中成药。

 

——《寿世保元·卷四》

 

1、药性平和,填精益髓

 

麦味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麦冬和五味子而成。

 

而六味地黄丸呢,它则是儿科名医钱乙为先天不足出现五迟五软的小儿所设立的,所以,此方注定会有两大特点:要能够弥补“肾精亏虚,先天不足”的问题;药性要平和,不会损伤儿童娇嫩的脾胃。清楚了这两点后,我们再来看此方所用的“三味补药”。

 

所谓“地黄丸”就是指此类方剂之中所公认的君药“熟地黄”,此药主入肾经,能够大补精血,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补肾中之元气,养五脏之元精,是补血益精之要药,简单点说就是“功专填精益髓”,而且熟地黄是经由生地黄九蒸九晒炮制而成,这使得其性味由原本的“甘凉”缓慢过渡成“甘温”之性,《药品化义》言这一过程会让熟地黄“能益心血,更补肾水”,所以,很多养血的名方,如四物汤,胶艾汤,七宝美髯丹等亦要选择熟地黄。

 


 

而此方另外两味补药则为近代名医张锡纯善用的“山药”和“山萸肉”。

 

山药,平补肺脾肾三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之能,而大家常认为山药色白味甘,三脏之中或许更会偏重于“补肺补脾”,而学贯中西的张锡纯告诉我们山药滋阴固肾一点都不差,“阴虚小便不利者,服山药可利小便”,“气虚小便不摄者,服山药可摄小便”,这都是因为山药为滋阴之良药,又为固肾之良药。

 

山萸肉酸温,主入肝经,酸而能敛,张锡纯言“山萸肉得木气最厚”,木主生长发散,故而收涩之中兼具条达之性。因其既能滋阴敛汗,又可补肝疏肝,肝藏血,以调达一身气血,就连张锡纯常用来调理肺脏气机不畅的“升陷汤”也要入数钱山萸肉“以收敛气分之耗散”。

 

2、与秋季相合

 

秋季五行属金,燥邪当令,易伤娇脏,而肺为肾之母,五行相生,相互影响,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为水之上源,肾主持水液代谢;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水能润金。所以,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个滋补肾脏的方剂之中会加入许多“色白补肺”之物,而以润肺止咳为主的“百合固金汤”之中一定也要加入生地黄、熟地黄等养肾阴之药。

 

图片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而麦味地黄丸也不例外,此方以“六味”滋补肾阴,而为了强化其养肺润肺,敛气养阴,止咳纳气之能,故而又加入了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麦冬,既可以金水相生,更好地滋养阴液,而且麦冬还是一众温平药物之中融入的那一点点“凉”,可以更好地抚平秋日之燥。

 

五味子又称为“嗽神”,用在此方之中,也是很妙的一笔。“五味者五行之精,其子有五味”,善补五脏之气,其性温,味酸甘,与秋季“减辛增酸”之理相合的一味药物,归心、肺、肾经,具有补肾宁心、生津止渴、收敛固涩之够,常服此品能够涩津,涩汗,涩精,涩肠,纳气平喘,收敛耗散之心神。

 

肺居水之上源,若输布正常,则周身露气四达,润而不燥。肾为水脏,主一身之水,肾水就犹如储存好的地下水,若储备充足,则不乏濡养。如今,肺燥津伤,治节失调,肾阴亏虚,故每至秋季燥令当行之时,身体阴液调动不及时,就会出现咽痒咳嗽之症。

 

麦味地黄丸以麦冬降逆虚火,五味收敛止咳,六味补益肺肾,较为平和,循序渐进,取日积月累之功。适宜于慢性咽炎、咳嗽患者,症见咽部不利,咽干咽痒,干咳少痰,声音嘶哑,颧部发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严重者还可出现痰中带血等。

 

3、亦能疗“痰湿作渴”

 

痰湿体质的人会阴虚吗?痰湿之人能服“地黄丸”之类方吗?

 

其实,此类问题早已有名医争论过,实践过。赵献可就曾在《医贯·先天要论下》中明确言:“痰盛作渴者,必用六味地黄丸。”其实,痰湿体质者也可出现阴虚之症,而这也是“地黄丸”之类方中要入茯苓、泽泻等利水药物的原因之一。

 

大家想想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等方都是滋阴补肾之方,为什么要加入淡渗利湿的茯苓、泽泻呢?

 

其实,一方面阴虚之人,易生虚火,气机上浮,取茯苓、泽泻下行之性,可以引虚火下行;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肾阴亏损必会导致肾阳的损耗,继而引起阳虚水泛,而阴虚发热则易炼液为痰,故需平和的淡渗利湿之品,以求祛除体内“有形之水湿邪气”,使其焕发新生。

 

图片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好了,这就是“应于秋色”的麦味地黄丸了,此方“滋阴润肺”适用于阴虚之人,尤其适合那些入秋后会出现明显地口舌干燥,咽痒咽痛,手心脚心烦热,夜晚入睡困难,盗汗之人,此类人群多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舌象改变,舌色偏红,舌质干或带裂纹或有部分剥脱,脉象细数。

 

王维的秋天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

 

徐再思的秋是“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的思绪悠悠;

 

而我喜欢的秋是刘禹锡笔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老而弥坚,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志豪情。

 

您今日的“秋”是怎样的滋味呢?

 

— THE  END —

 

 

[ 关 闭 ] [ 返 回 首 页 ] [ 顶 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