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心理健康科普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性教育!
2021新昌中医院体检中心... 
更多>>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性教育!
发布:吕英  时间: 2021/8/3  阅读:564

 本文转载自:华夏思源

“安全套是坏人用的”

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和意外怀孕的工具。
酒店会摆放安全套。
有一次,路过一个开着门的房间,看到一个小男孩指着安全套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
妈妈说:“这是安全套,是坏人用的。”
孩子说:“哦,我不用,我才不想当坏人呢!”
很可惜,这位母亲错过了一次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机会。
安全套售卖机被放在高校和一些中学,本来是利民便民的好事情,却遭到了很多人的鄙视。尤其是家长,视其为洪水猛兽。
被外国孩子熟知的安全套,却在中国成了“禁忌”。
防治艾滋病形象大使濮存昕曾与年轻人大方谈性。
他说道,我国安全套的使用率偏低,很多时候,年轻人面对激情,缺乏保护意识,往往一失足成千古恨。
他还说,自己25岁的女儿在美国读书,现在也交了男朋友。在女儿离家时,他将一盒安全套塞进了女儿的行李箱。
他认为作为一位父亲,有责任让女儿了解性知识。
但这一举动遭到大量网友的口诛笔伐。人们认为这些做法是在诱导犯罪。
事实上,不使用安全套所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所谓诱导犯罪而造成的伤害。
常常是安全套在角落“暗自神伤”,而与之相反的热闹场面是性病、人流广告招摇过市,甚至还打出学生人流半价的信息。
为此一些人还质问那些得病和做人流的人,为什么不使用安全套?
这岂不是事后诸葛亮?
安全套承载了有关性的信息,其次是安全。
有人暗讽,安全套在中国就意味着性,而不是安全。因为在我国的世俗里,性是邪恶的,因而谈安全套就是耻辱的。
我国的性教育比较落后,把性看得太神秘,太龌龊。人们可以无所不谈,但一谈到“性”就“掉线”、“卡壳”。
其实性和吃一样,都是人的生理需求。
吃饭是人体获得营养得以生存的保证,但是吃可能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但你不能说吃是一件罪恶的事,要说罪恶不是吃本身,而是你吃的方法。
性也一样,本身无对错,只是看你如何来掌握。它的意义是你赋予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美国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SEX”,问中国学生有什么联想,学生给出的答案是:罪恶糜烂黄色艾滋病等。
这位老师在无奈之后写下“SEX=LOVE”
这说明我们的国度,在性的认知里,孩子被灌输了太多关于性的丑恶信息。
回避性问题,性就不存在了吗?明里不谈性事,不等于暗里不做性事。

“没人告诉我怎样保护自己”
有一位中年妇女忐忑不安地来到了某机构,她是给儿子领取HIV诊断报告的。
当医生告诉她结果是阳性的时候,她立刻晕了过去。
等清醒后,她说道,儿子特别优秀,是学霸,长得又高又帅。我们给孩子什么都是最好的,儿子是我的骄傲。接着她哭喊道,他为什么会得这样的病,为什么!
这位妈妈凄惨的哭喊声响彻在楼道的上空。
通过了解,这位高富帅大学生有很多性伙伴,但是从未采取过任何保护措施。
他说,没有人告诉他应该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
不得不说这位母亲,在物质上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一切要求,但她却羞于把最重要的性知识交给儿子,最后酿成大祸。
也许,你觉得性教育不足导致的悲剧离你很远,事实却早已触目惊心:
2011年起,我国15~24岁学生艾滋病新发感染数每年增幅超过30%,2014年接近60%;
2007~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艾滋病患者8年间上升了37倍;
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染病增长速度之高,让人不禁心生疑问,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更让心畏惧的是,“象牙塔”里的艾滋病患者们也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身患恶疾。
媒体曾报道,一个19岁的女生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男孩并见面发生了性关系。
过了几个月,母亲、学校老师同学都发现她胖了,她也清楚自己好几个月没来月经了,她想问他们,但总觉得说不出口。
在她的印象中,怀孕就是呕吐,但是她没有,她心存侥幸,每天承受着压力不敢和任何人说。当她感觉到肚子里有东西在动,还以为是肚子不好。
有一天她腹痛加剧,就去厕所,几分钟后竟掉下一个东西。
她一看是一个小男孩,怕别人听到孩子的哭声就用卫生纸捂住小孩的嘴,还怕外人看到就匆忙将小孩从5楼的厕所扔下。
在看守所里当问到她怀孕这么长时间为何不说,她说:“我不知道怀孕呀!”
她说,从来不知道怀孕是什么感觉,也没人跟她说起过。
当她妈妈听到这件事后伤心极了,后悔自己没有给女儿普及性知识。
难以置信的是,很多人把人流当做避孕方式。
2013年,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发布了一组报告:
每年,中国人工流产平均次数达1300万人次,并且持续攀升。并且,在这1300万人里,有一半不满25岁。
深圳一家医院,少女们多次怀孕、频繁流产的案例写满了厚厚的本子:

  • 23岁,流产12次
  • 21岁,流产7次
  • 18岁,流产4次
  • ……

这些难以置信的事实告诉我们,现在不谈性,还等何时谈。

家长越逃避,孩子越危险 
1、告诉孩子真相
告诉孩子真相要认识到,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手。
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即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这与人们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有关。
所以越是阻止孩子窥探性的秘密,孩子越是渴望获取它的奥秘,直到有一天自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如果你告诉ta了,ta反而会坦然面对了。
2、谈性话题,要尽量自然而非刻意
孩子没你想得那么污,他只是好奇。
家长应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用孩子的心态感觉世界,和孩子一个高度,不要居高临下看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一个合格的现代家长来说,应该摒弃自身的羞涩与尴尬,大方地、正确地、适当地谈论性话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可以让孩子了解性知识。对于孩子问的问题,最好用孩子可以接受的语言如实回答,不要糊弄ta。
如文中开头小孩问安全套的事,你就可以这样回答:“这个东西是大人用来防病的,也是用来避免人口变多的。”
家长如果觉得难以启齿,跟孩子谈的时候小心翼翼,原本孩子并不认为它神秘,会被家长的态度和状态影响。
性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家长摆正心态,以客观自然的态度对待性教育,孩子就不会抱有特殊的态度,而像学习一般知识一样了解它。
3、性教育越早越好
五岁之前让孩子了解性是最安全的,对于家长也是最容易解释的时候。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单纯,同时也是孩子最安全的时期。
4、关注青春期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在逐渐提前,其生理上和心理上也越来越早熟,孩子可能对异性产生朦胧好感。
此时应教会他们如何避免感染性病,怎样避免怀孕,并说明有无能力为自己性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告诉他们人是有理智的高级动物,要懂得克制与自爱。
当然必要时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安全套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做并不是希望他们发生性行为,而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帮助他们正确了解性,避免出现性行为或者不慎出现了性行为后可以远离怀孕、感染性病的危险。
荷兰两性关系非常开放,但却是全球流产率和性病感染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这与荷兰早期的性教育密不可分。
5、孩子有了性伴侣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性伴侣怎么办? 告诫孩子与性伴侣谨慎相处。
首先,可以要求对方做个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可能对方会抵触,但要坚持让ta这样做,毕竟生命是排在第一位的。
其次,让孩子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安全套,并将“真心喜欢你,才敢与你无套”的理念变为“真心喜欢你,才要戴套保护你”。
并且让孩子尽可能减少性伴侣,稳定性伴侣,保持一对一的性关系,这样可以降低性传播疾病的几率。
最后,尽可能鼓励孩子做感兴趣且对身心健康有利的事情,让ta充实起来,转移注意力,以减少性行为的发生。
6、告诉孩子紧急预防的措施
当孩子即将遭到性侵的时候,而且生命受到威胁时,告知孩子保全生命最重要,并将安全套交到对方手里,这是保护孩子免受疾病感染或怀孕的屏障。
性教育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失的一环,家长越是回避,孩子就越好奇,就越危险。性教育是对孩子的保护,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别让孩子因为无知而被毁。

- The End -

[ 关 闭 ] [ 返 回 首 页 ] [ 顶 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