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医健康养生官方号
宋代医家钱乙的六味地黄丸非常有名,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很多,但大多数人只记住了一点:补肾。这其实反映了六味地黄丸的使用误区
六味地黄丸是经典中成药,更是一款明星药品,但一款好药如果用之不对症,甚至滥用, 往往结果会南辕北辙。 该药主要针对肾阴虚者,表现为腰膝酸软、耳鸣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妇女经少经闭,儿童发育迟缓等。 临床中不少患者常口腔溃疡,舌体疼痛,颜面冒痘,嘴唇发疱疹,甚至大便干结,口气秽臭。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这些都是“气有余”的现象, 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气血不能正常升降。 其一是体内气滞导致血瘀,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先行气化瘀,然后再降火,方能治愈。 其二是湿热浊毒内蕴,最后形成了上火,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脾胃作为运化枢纽的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了问题。 所以,上火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中焦脾胃出了问题,这种上火吃了滋腻的六味地黄丸,一时间不能正常运化,加重湿热,就会出现上火加重的现象。 六味地黄丸本来是为滋阴补肾而设,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有湿气的人反而不能用。 六味地黄丸所祛之湿气是针对下焦湿气。中焦脾胃有湿气者,一般表现出胃口不佳,吃凉的、生冷的东西容易腹胀, 大便溏稀,黏滞不爽,大便粘马桶,如果有其中一种症状, 则不可服用六味地黄丸。 注意:虽中医药中一些非处方药相对安全,但需咨询医生后服用,且切莫长期滥用补肾类药物。如身体有异常指标或有明显异常症状,需及时到医院请专业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