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宣教 中考、高考即将来临,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2021新昌中医院体检中心... 
更多>>   
中考、高考即将来临,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变化!
发布:王惠红  时间: 2018/5/24  阅读:567

 本文转载自:中国健康教育

六月份是考试重点月,考试的压力往往会对孩子们的情绪造成影响,建议家长们要随时关注自家孩子的情绪状况。今天,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硕士生导师陈师韬老师给各位家长们普及相关知识。

 

出现考前焦虑和对自己的不自信

怎么办?

        压力是生活中大家都会遇到的一种常态,有时候适当的压力能让人提高身体的活力和兴奋感、提高创造力,同时增强完成目标的动力。

  

  在学业中有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发孩子学习和钻研问题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业压力是一个很正常的事,处理得很积极,使我们很早就学会了应对的方式。然而,有些时候有的孩子会因为学业压力感到不堪重负,觉得陷入了恶性循环,比如每天作业都做不完,第二天又要考试了,又很焦虑,没有办法很好地调整自己。为什么有的孩子会出现这种焦虑情绪呢?可能会有几个不同的原因组成。一方面,有的孩子特别在意结果,非常看中考试也好,学习排名也好,比如,有些孩子会觉得这次考试没有考到前三名就意味着他是一个失败者,觉得一事无成,觉得一考定终生,会有这种结果导向的想法,不自觉地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另一方面,有时候是家长和老师这种环境给他带来的压力,比如有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家长会用指责、责骂的方式来给孩子反馈。孩子就会认识到我成绩不好,爸爸妈妈就会责怪我,就会认为我自己不能考差,所以社会压力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压力。斯坦福的一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结果性导向的、比较僵化的思维方式叫做“固着型思维”。有“固着型思维”的人非常看重结果;一旦遇到失败就容易内归因,觉得是自己的不优秀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而与之相对的是“成长型思维”的概念。这样的孩子如果考差了,会从过程中找漏洞,积极面对挫折,认为继续努力还有进步的空间。他们重视努力的过程而不只局限于结果的成败。

 

  当然,这样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孩子天生就会有的,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一些引导。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注重给孩子一些具体的反馈,比如说可以反馈给孩子说,你每天晚上回来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在学习,并且每天都能用复习错题集的方法进行回顾,你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努力,结果怎么样并不是最重要的,学到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可能家长用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孩子更加灵活、更加积极的来面对这些压力。

 

如何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是有成长空间的。研究显示,孩子的情绪状态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家庭成员中,尤其是母亲有抑郁或者焦虑的情绪,就非常容易影响孩子,让孩子潜移默化的用抑郁或者焦虑的情绪处理方式来面对事件。

  

  因此家长在面对孩子情绪起伏时,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稳定自己情绪的状态的前提下做一个有效的榜样,教会孩子如何调节当下激动的情绪。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孩子在做作业时,孩子会和家长有很多冲突,孩子作业做不出,很沮丧,可能会想撕书撕本子,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情绪暴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会刺激这种矛盾,也会让孩子不知道怎么面对作业做不出的不爽情绪。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觉得我有情绪,让自己的声音变轻一点或者通过让自己深呼吸平缓情绪的方式,再和孩子沟通说,“你在这里遇到了什么问题,我看你现在情绪特别不好,你好像特别沮丧,觉得作业很难”,先去认可孩子的这种情绪,然后帮助孩子梳理这个情绪背后的原因,那是因为这道题目太难了做不出来,还是你忘记怎么做了,还是这道题表意不清或者你理解有困难,找到具体原因,再帮助孩子梳理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一方面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也示范了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 关 闭 ] [ 返 回 首 页 ] [ 顶 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