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中国健康教育
时至五月,随着气温慢慢回升,蚊子也都慢慢醒来,蚊子一直是很多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那么,蚊子复苏,我们都应该干点啥?
预防蚊子!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蚊媒传染病以外来输入性病例为主,例如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和裂谷热等外来输入性病例。蚊密度季节变化明显,每年4月底至5月初越冬蚊开始复苏,蚊虫密度逐渐上升,7月下旬至8月中旬达到高峰。
那么,如何降低“蚊害”呢?
降低“蚊害”风险主要有三种手段:
一是孳生地清理,包括发动群众对花盆托盘、水生植物等积水及时清除,并清理公园绿地、建筑工地、汽修厂等场所临时性积水。
其次,进行蚊幼虫防制,湖泊、池塘、景观水体、大型盆缸等可采取养鱼灭蚊,各类市政管井、桩洞、地下人防工程等无法清除的水体,可投放杀灭蚊幼虫制剂。最后,还要对成蚊进行防制,当蚊密度较高或有蚊媒传染病发生时可使用化学防治方法杀灭成蚊。
所以,为减少蚊子繁殖,建议家中水养植物要每周换水,房前屋后有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如废旧花盆等应当注意翻转倒放,废旧轮胎等应当及时清理。此外,出国旅行的居民要随时关注当地的蚊媒传染病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