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医科普 温肾补阳,试试这个办法
2021新昌中医院体检中心... 
更多>>   
温肾补阳,试试这个办法
发布:防保科  时间: 2018/12/6  阅读:1152

 转载自:罗大伦频道

人上了年纪,就怕几件事,其中一个就是怕自己腰酸腿软,有了这样的表现,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肾虚了,想到这,就要进行下一步了——补肾。补肾是当下的一个十分受关注的话题,很多人觉得自己肾虚,得吃点药了,也不去看医生,就给自己买点六味地黄丸或者金匮肾气丸,吃了一段时间,情况却也不见好转,那么,是不是吃的药不对呢?

 

其实不然,补肾也需要一个过程,既要吃对药,也需要给身体一段时间来调整,慢慢调理才能起到作用,服用中药是补肾的一种方法,此外,艾灸疗法也是不错的选择。《黄帝内经》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一方面说明针刺灸法各有所长,灸法有其特殊的疗效,灸法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另一方面,灸法还可补针药之不足,有时用灸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阳不足是肾虚的一个主要方面。肾阳又称为元阳,为全身之真阳,一身阳气之根本,是五脏六腑阳气活动的动力,张景岳所说“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人体其他的脏腑阳气如心阳、脾阳等均以肾阳为根本。肾也被称为先天之本。卫外之阳充足,则肌腠固密,营卫和,可防御外邪;脾阳得温,则可运化水谷精微,进而输送全身;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阳充足,推动气血运行,气血百脉通畅。肾阳是五脏阳气之根,“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想要温补肾阳,平时可以在下面的穴位来艾灸:

 

 

命门穴

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有温补肾阳的作用。

 

肾俞(双侧)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俞穴穴性偏补,其是补肾的常用穴。


 

三阴交(双侧)

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有温肾健脾、祛湿利水、调经止痛的作用,是妇科疾患的常用穴。

 

太溪穴(双侧)

位于足内侧,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可滋阴益肾,壮阳强腰,同为补肾的常用穴。




操作方法:

 

选好穴位,点燃艾条,艾条距皮肤5~6厘米,可以根据个人对热度的耐受而自行调节。艾灸15~2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1次,连续艾灸10天。可休息2-3天后,开始下一疗程。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如果您对穴位位置的专业描述不是很理解,可以观看我们的取穴教学视频,可以帮助您更加直观地找到穴位:


 

艾草具有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的作用,其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通过经络进而透达五脏六腑。所选穴位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交汇的穴位,可一穴调理三脏;肾俞、命门可补肾阳而益肾;太溪为肾经“原穴”,原穴”是指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原穴,原穴的作用是可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的病变,概括地说就是“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太溪是肾经的原穴,故而我们选用太溪穴来补肾。


医 案

 

记着前年冬天放假回家,听爸妈说,邻居大叔说自己病了,说自己是肾虚,正准备买药吃,我一听就马上赶过去要给他看看,怕他自己用错了药。到了他家,问了问大叔最近的状况,结合舌、脉,还真是肾阳虚。除了建议他服用中药外,我还推荐他在家做做艾灸。当时,我给他在上面讲到的穴位演示了如何艾灸,还给他拿了个艾灸盒用来灸后背上的穴位,让家人帮忙把艾灸盒放在对应的穴位上就可以了。过了几天,又遇到了大叔,他特别高兴地对我说,艾灸了几天后,感觉后腰那里热热的,腰冷、腰酸腿软的症状也好了很多。后来大叔又找到我,说已经灸满十天,之前的症状都缓解了大半,问我还要不要再接着艾灸。我一听灸了十天,效果还不错,就让他休息三天,也是给身体一段自我调整的时间,然后再继续艾灸十天。等到这十天做完,再见到大叔时,显然他整个人又恢复到了之前充满活力的状态,看着邻居的健康恢复了,我真心替他高兴。

 

在生活中,有些小问题是能靠自己解决的,比如学习一些艾灸的知识,生病的时候就能运用这样简单方便的治疗方法,调养好自己的身体,这不仅是学习积累的过程,更是能从中获得自信与自豪感。


 

[ 关 闭 ] [ 返 回 首 页 ] [ 顶 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