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养生
寒露比白露秋意更浓,古人将此时分为三候,南飞的鸿雁、海边的蛤蜊、盛开的黄菊,是这时节典型的物候。
天地阳气收敛,阴气凝结,呈现出阴盛阳衰之象,人体气血阴阳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养生应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运动、调畅情志、养阴润燥。
防秋燥
秋燥分上下
寒露时气,人体呼吸道和肠道容易被秋燥侵扰,儿童更易“上燥”,老人更易“下燥”。
“上燥”的表现有咳嗽、流鼻血、喉咙干哑等。
“下燥”则表现为便秘、痔疮、大便出血等。
上燥、下燥,应对不同
应对“上燥”要多喝水,也可用芦根、霜桑叶等煮水喝,房间还可装个加湿器,增加湿度。
应对“下燥”,应少吃煎炸、热性食物,可多吃些槐花、蜂蜜、香蕉等通便润肠之品。
寒露风物
芝麻
芝麻,《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医药学专著内都享有很高的评价:健脾胃、利小便、和五脏、助消化、化积滞、降血压、顺气和中、平喘止咳,可治神经衰弱,抗衰老。
莲藕
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与人体内的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脾,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栗子
栗子又名板栗,有“干果之王”的美称,在国外被誉为“人参果”。原产我国,在古代被列为五果之一,常为贡品。栗子自古就是药食两用的佳品。《名医别录》说:“栗子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运动起居
寒露脚不露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
动作应缓
秋风来时要注意添加衣物,避之有时,以防感冒。运动时动作应和缓,不可大汗淋漓,以免令机体抵抗力削弱。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易筋经等传统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