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心理健康科普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2021新昌中医院体检中心... 
更多>>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发布:防保科  时间: 2018/9/27  阅读:1114

 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第一条: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关联、相互影响。

健康不仅指身体方面是健康的,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身心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健康。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幸福、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第二条: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可预防和缓解焦虑、抑郁症状。

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之一,运动有益于促进身心健康。

第三条: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

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非常有害的行为。不愿求助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心理疾病和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认为去见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就是代表自己有精神病;心理疾病是可以不治而愈的;只有病情严重者才去寻求专业帮助;担心被周围人知道而招到岐视、排斥等等。其实,求助专业帮助不等于患有精神病,也不等于病情严重。相反,往往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才能够积极寻求帮助,能勇于面对问题,而不是逃避、逃避、逃避。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是负责任,关爱自己、有智慧的表现。

第四条:睡不好,别忽视,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

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易醒、夜间醒后难以入睡、经常噩梦等。睡眠不良提示着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是心身健康不可忽视的重要警示信号。

第五条: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

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是正常人常有的症状。持续的焦虑症状或抑郁症状超过一个月以上,建议需求助专业帮助(心理咨询师或精神医生),早评估、早治疗,可防止病情进展,达到治愈。回避是最不可取的行为,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

第六条: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不滥用,不自行减停。

药物治疗是中重度精神障碍常用而有力的治疗方法。在服用药物治疗时,要听从精神科医生的指导并遵医嘱服药,不得擅自用药或自行减药停药。

第七条: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学引导。

儿童心理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如同一个人的成长一样)。人格的形成,受先天因素(如遗传)与成长环境的共同影响,家庭(密切照顾者)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因素。童年期的创伤在青春期往往会暴露,主要表现为内心痛苦、情绪或行为方面的异常或学习、工作效力的下降,所以青春期也是心理问题治疗的最佳时期。

第八条:预防老年痴呆,要多运动,多用脑,多接触社会。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期的退行性脑病,目前轻度老年痴呆通过药物治疗能达到治愈效果,所以早期诊断和干预尤为重要。家人的陪伴与孝顺可延缓老年痴呆症患者病情的加重,其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

第九条: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不岐视,不排斥。

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大多是出于对心理疾病的不了解。实际上,绝大多数心理疾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只有极少数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对用药的患者,只要症状控制,他们就属于康复期,是属于正常的(就象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他们也需要长期用药),他们一样可以工作、生活、学习。社会不应该岐视他们或排斥他们,而是要尊重他们。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尊重。

第十条: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不逃避,不消极。

 

 

10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愿人人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快乐的生活。

 

 

 

温馨提示新昌县中医院心理咨询与心理测量室,位于门诊二楼东面。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三上午;双休日与节假日咨询需提前预约,预约电话:13754393813

[ 关 闭 ] [ 返 回 首 页 ] [ 顶 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