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病之一,我国45 岁以上发病率为 16. 4% 。对于中重度下肢静脉曲张,目前已经形成手术治疗辅助术后压迫治疗的主流观念,手术包括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以及静脉腔内激光治疗、静脉腔内电凝治疗、静脉腔内射频治疗、皮下曲张静脉透光旋切术(Trivex 术)等微创手术,而且目前微创手术,尤其是激光闭合术,技术上也已经较为成熟。对此,大部分患者都较为认可和接受,并不会有太多疑问。然而,对于轻度静脉曲张患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其实是能否通过早期药物治疗避免将来手术治疗。毕竟手术再怎么进步和微创,在群众心目中仍是很大的创伤事件和最大的治疗活动,而术后长期的压迫治疗的坚持也颇为不舒服和为难的。她们最期待的治疗方式莫过于药物治疗。
常用的静脉活性药物包括:黄酮类、七叶皂苷类,香豆素类。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为地奥司明,可提高静脉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淋巴回流量,具有独特的静脉抗炎作用,抑制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七叶皂苷类:具有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静脉张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的作用。 香豆素类:香豆素来源于草木犀植物提取物。香豆素类的代表药物是消脱止 -M,其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循环及增加血液流量,促进淋巴回流,有效减轻水肿。
因此,药物治疗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却不能预防、逆转或是治愈下肢静脉曲张,因而并不能通过药物治疗阻断早期静脉曲张进展及避免将来的手术治疗。
撰写: N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