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特色疗法 卢崇汉:大证难证从何次第入手治疗?
2021新昌中医院体检中心... 
更多>>   
卢崇汉:大证难证从何次第入手治疗?
发布:何逸峰  时间: 2016/3/22  阅读:2499

 病历简介:患者某某 女性 19

主诉:双下肢红肿热痛六年。

患者13岁发病,双下肢红肿热痛。初发证不重,冷水冲洗后自缓。2001年始遇冷湿加重。2004年起红肿热痛渐著,经治肿虽可缓,然热如火燎之势不消。20046月于某西医院诊断为系统性脉管炎,曾用西药抗菌、激素等治疗,效不显。20047月确诊为红斑性肢痛症,并予西医对症治疗,诸证曾获缓解。200412月因跳舞过劳,诸证又起。20055月开始,双脚需泡冰水方能暂缓热势,此后渐见畏寒,上身作冷,下身发热。曾服虫类通络药,痛更著。2005年下半年因证渐剧而辍学。此时渐需倒立方能缓解证情,最长倒立时间达一日20小时。

2006年元月起即住入某院作系统中医治疗。初曾以阳虚血瘀、寒凝脉阻治,投当归四逆合阳和汤化裁。

旋又易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三物黄芩汤,以作血热治。

后又以风湿郁闭、血络瘀阻,投麻杏苡甘汤、温胆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

其间曾配合西医作腰交感神经阻断治疗,但疗效皆不理想,并出现双下肢红肿溃烂。

2月底开始,体温下降,低于正常。中药方面改用犀角地黄汤化裁,服后,上身怕冷之证渐重。4月下旬出现渐进性神志淡漠,时诊为低钠性脑病。经3日昏睡后,双下肢证自缓,已不用泡冰水(基础体温很低,达到35度以下,已经到了量不到体温的程度)。

刻诊:双下肢下端红肿溃烂,热痒,精神不振,纳差(不愿意吃东西,吃东西就恶心,想呕),面青暗少华,舌淡边印,脉紧数,双尺无根(医生摸了很久,已经浮上来了,也就是说目前还有些漂起来。双尺没有根了)。

讨论:

卢崇汉:从这例病人目前的情况看,能够不泡冰水了,说起来是很不简单的。像她这类病人,本身发病率就很低。我有幸接触过很多个这样的病人,最早的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当时是重庆的一个病人,情况基本上跟这例病人类似。

刚才医生介绍了治疗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既用了西医,也用了中医的方法,从总的情况看,这些方法似乎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似乎又没有多少成效。所以还不好下一个什么确切的结论。到目前的整个情况来看,刚才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情况,就是她的病情出现类似于休眠的状态后,也就是低钠性脑病后,她的局部症状好像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她的全身情况,她阳不足的症状也就更明显了,尤其在脉象上,可以很明确地反映出来。脉象上大家一定要注意分别,这例脉象看起来是紧和数的脉象,紧就是寒,数就是热。但她的脉到底以什么为主?没有根啊!她的脉双尺都没有根。她是一个典型的阳不足的脉象。她前面所有的临床症状也支持这个判断。

这例病人很明显的一个临床表现就是上寒下热,上边好像是阳气不足,下边所表现的好像又是阳盛的症状,出现了阴阳格拒的现象。一般而言,阴阳格拒是内外格拒,但她的这种情况也是一种格拒,这是上下的格拒。从理上来讲,上下格拒一般都表现为上热下寒的格拒,而不应该是像她这样一种格拒,但她今天恰恰就表现为这样的格拒。我想这也是个好事,至少可以增加我们临证上的见识。

这例病人曾经用过许多方法,实际上也考虑到了我们提出的问题,但我觉得还不够,因为这个病人的本就是阳不足,也就是阳气不足是她这个病的根本。那么她前几天出现的那些表现,实际上是人为地导致了四逆证的出现,她表情淡漠,不愿意应答,体温下降,她的基础体温已经很弱很弱了。

然后再有一个问题,当回过来看这例病的治疗过程的时候,里面谈到曾经大量使用过清热凉血的药物,但在使用清热凉血的药物之前,她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表情淡漠,不愿意应答,体温下降)?显然没有。我的看法无论是在出现这个情况之前或者之后,这个病人她都应责之于阳,如果我们在治疗的时候,在刚开始接手这个病人的时候,始终抓住这个因素,也就是始终抓住阳不足的这一面,我想她后面的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

这位病人皮肤上的症状不重要,对她这个病的本身来讲并不重要。如果我们考虑她皮肤的问题,可能就会走弯路。

对于疾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够抓住它的本?抓住它的根本?什么是根本呢?这一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得很清楚了,就是阴阳的格局。这一点我们是应弄清楚的,这一点如果不了然于胸,我们如何去下手呢?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这个病人可能不是很配合,可能不太理解我们的治疗思路。因为用这种思路去治疗,病人也许会出现一点点小的波动,出现这些波动,一方面医者要向病人作耐心的解释,另一方面医者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从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来讲,他们总希望吃完两碗药后症状就可以减轻很多,或者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觉。对某些病来讲,是不可能的。它有个时间过程,我觉得首先应该跟病人沟通,特别是家属,跟小孩的家属沟通。

这个病人发病已6年多了,加重2年多,从2003年开始症状就越来越明显。过去都是间断性的,后来变成了持续性。她现在的表现,我觉得已经够典型了。从脉象上,从舌象上,从临床的表现上,从我们的感官上,她这个病已经是很典型。当然,最近出现的神志淡漠的特殊表现,我们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从钠、钾的角度去考虑,认为这是低钠性脑病,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从中医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那是可以发现很多东西的。现在的问题是,对临床上出现的情况,作为西医从他自身的角度去考虑是很正常的,但作为中医如果也是首先考虑西医的分析,那就非我们的本分了,那这个中医的水平如何能提高呢?古人讲“九折肱乃得为良医”,如果我们一折肱,二折肱都不愿意,不愿意用我们的本分去面对大证难证,那这个良医如何成就?

所以我倾向对这类的病人,应该始终抓住扶持阳气这个根本。至于通也好,化也好,都是以扶阳作为根本的前提下来考虑。一切的治法都不应该离开这个前提。而在这个前提下,首先应该着重考虑的是脾肾。对这例病人我也希望刘力红能谈谈你的看法。

刘力红:这例病人阳虚不足的一面是很典型的,但是很多阳不足的病人是表现为上热下寒,正好跟这一例病人的情况相反。上热下寒的情况比较容易理解,因为下寒了,真阳不足了,龙火就不容易归宅,不归宅就会形成浮游之火漂浮于上,所以成此上热下寒之格局。那么这一例病人的情况实际上也是一种格拒,上寒的情况比较好办,因为面诊、舌诊、脉诊,还有她的局部证都支持是寒,关键是对下肢热的识别。

卢崇汉:她的双下肢灼热的表现,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假象。但是病人呢,往往很重视这个假象,然后就诱导医者遵从这个假象。因为这种病人本身在临床上就比较少见,所以,在真和假的辨识上面就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从阴和阳的角度去辨证,去区分疾病究竟属阴证还是阳证。那么再繁杂的疾病,我们也可以把它化为简易

从这例病人的情况看,她很多地方都支持我们的这个辨识。从她的整个病史看,她为什么运动之后症状会加重?2004年曾经有一段时间缓解了,但是因为跳舞之后又使病情出现了大的反复,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运动耗损了阳气。她本来就阳不足,好不容易积累的那一点元阳,结果又给耗散了,阳气耗散了,病情当然就会反复。我们只知道动能够生阳,还应该知道它的另一面,动也能够耗阳。我们这样一点一点地来剥离这个问题,它是支持我们以上这个判断的。我相信她两年前不应该是这样的脸色,她的脸色应该还好一点,气色应该比现在要好一点。现在看起来,她的自我感觉虽然还好,但她的阳已经更衰了!她现在出现的脉象不支持她的病情真正的好转了。这个病人的情况如果得不到扭转,继续朝不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很可能就会出现一种急变,到那个时候,她的脚就凉了。

刘力红:师父的意思是按照她目前的脉象,是不支持她的病会好转的。这个“好转”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她再下去,如果脚凉了的话,这个病就比较难了。

卢崇汉:是这个意思。她不是一个好转。因为她双尺都无根了!整个脉看起来,你们仔细体会,是一种紧而数的脉象,实际上是一种虚象。在脉象上大家要花功夫去认真研究,脉有双重性,我们过去的教科书只说了阳虚脉会迟,迟脉是阳虚,那数脉有没有阳虚?数脉也有阳虚啊!这样好像是乱套了。但临床确确实实是这样!这个是阳衰的前期症状,弄不好阳衰就真的要出来了。所以这个病的治疗啊,从我们以上的这些分析,以及病情本身都支持这种判断。

这例病人的体温很低,已经到了量不到体温的程度,为什么会量不到体温?单纯是用西药导致她量不到体温?还是用西医的治疗手段使她量不到体温呢?她的基础体温曾经很低,达到35度以下了。为什么会出现基础体温这么低呢?刚才介绍用了阻断神经的方法,还有麻醉的一些方法,导致了她整个体温调节的失控。那么反过来,从中医的角度看,这是为什么呢?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也应该支持她还是阳的不足。

我们如果能把握住这一点,就是从阳不足的这一点去认识,我们的思路便可以打开。因为辨证难就难在辨阴阳,虽然这个阴阳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在阴证和阳证,以及似阳证非阳证、似阴证非阴证的情况,我们怎么样去把握?这里面还是会有很大的难度。

那么在具体的处方立法上面,我刚才谈到了,就是要从脾肾阳虚入手,但要侧重在下的肾阳。但是如果我们现在马上从偏重在下的肾阳去用药,那病人很可能会出现不受药的情况。因为她还有一个问题,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导致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都是当前治疗中不容忽视的,也就是她现在的中阳不振,不愿意吃东西,吃东西就恶心,想呕,这是很典型的中焦阳气不振的现象。不管她是从什么角度导致这个现象?但她已经导致了,已经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样一个疾病模式。根据这个模式,就应该温中,应该暖下,抓住这个根本,那么这个病人会有很好的转机。

我现在开两个方:

第一方: 

广藿香15 苍朮15 法半夏20 南山楂20 白蔻仁12 砂仁15 陈皮15 白芷15 生姜20 3
第二方: 

制附片60(另包先煎两小时)生白朮15 砂仁15 淫羊藿20 炙甘草5 干姜20 生姜20 3-6

某医生:这两个方怎么服用,是交替服呢?还是同时服用?

卢崇汉:开始就吃第一个方,第一个方的目的,就是我们刚刚谈到的要温中,要降逆,如果不温中降逆,附片根本纳不下去,附片是要到下焦呀!如果中阳不振,中焦不开,附片纳不下去,那么病人服用过后,就会不接受,这例病人刚开始的时候曾经用过附子,但为什么不能坚持下去呢?恐怕就是这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刘力红:也就是说要让附子入下,是得有条件的。

卢崇汉:对!附子不入下,她下焦的阳气怎么能够上来啊。中焦是气机之枢呀,只有把枢转动了,才有可能把道路打通。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暂时不去考虑她脚的问题,我们是从根本去考虑她。在此之前我们的治疗似乎一直去考虑她的脚、她的神经、血管,我认为应该把这个思路转变过来。《内经》讲得很好,“治病必求于本”,大家好像也都理解了,但是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上,怎么去求本呢?像这一例病人,如果我们光考虑她的脚,她的血管神经,她西医的各项指标,那显然就不是求本。

某医生:卢教授,我想问一下什么时候开始用第二个方呢?

卢崇汉:第一个方吃了过后,她的症状,就是中焦的症状得到改善过后,第二个方就可以使用了。

某医生:那脉象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吗?

卢崇汉:她的脉象应该有变化,她的脉象应该沉下去了。

某医生:还会数吗?

卢崇汉:数脉应该会逐渐变成沉缓脉。

某医生:她目前的脉是什么脉呢?

卢崇汉:是紧数脉。

某医生:她现在是沉数脉吗?

刘力红:目前还不沉数,目前还有些漂起来。

卢崇汉:她这个脉象,我摸了这么久,已经浮上来了,她的双尺没有根了,她的症状是假象呀,这样她会出问题呀!

某医生:也就是要看到她的脉沉而有根,才算是有了转机。

卢崇汉:对!第二个方子下去以后,她的脉应该慢慢地变为沉而有根。其它方面的情况也应该慢慢地得到改善。当然并不是说那个方子下去过后,病人就好了,但至少以这种思路,是能够治疗这种疾病的。我有幸治过十几例这样的病人,这十几例基本上个个都成功了。只不过他们都没有出现这种皮损,也就是没有出现皮肤的真菌感染引起的溃烂。但都有发红发紫的情况。

某医生:第一个方的服法是怎样呢?

卢崇汉:第一,药是要吃热的,她刚才说了,她喜欢吃热的,不愿意吃凉的,吃凉的她更不舒服,那么药是要吃热的。再一个就是药要在饭前或饭后一个小时吃,就是跟吃饭的时间要隔一个小时。如果这个药吃了,她觉得还是想发呕,因为她一吃东西或者吃稀饭她就要发呕,如果发呕,没关系,哪怕是吐了,还是继续吃,只要她能接受到药,她的症状就会有改善。

某医生:就算是一开始吃了,会呕,会有这种感觉也没有关系吗?

卢崇汉:也没关系,但要跟病人解释清楚。第一个方子如果能够把她目前的表现,就是呕恶感、纳差、没食欲的这些情况得到改善过后,第二个方子就可以上了,那么服法也是一样的。

刘力红:在煎法上要注意,附片要另包先煎两个小时后,再放其它药。

卢崇汉:还有一个用附子要用天雄片比较好,天雄片就是白的那种附片,就是不用黄附片也不要用黑顺片,因为黑顺片往往有盐。

刘力红:要注意不是白附子,附片里面有三种:一种是黄附片,一种是乌附,也就是黑色的,一种是白附片,这种白的叫天雄片,就用白的这种。它跟白附子是两个科的,白附子是南星科的,天雄片是毛茛科的。

某医生:如果她吃了第二个方子也出现不舒服怎么办?她又有全身不舒服的那种情况怎么办?

卢崇汉:她有可能在服药的初期阶段会出现,有的病人也可能不出现。因为用阳药下去,用大剂量的辛温药物下去,是会躁动她的。那么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躁动她,躁动才能导致阴阳之间的相互顺接。

刘力红:师父的意思是,病人出现的这种阴阳格拒的状态,必须用阳药去激动它,或者说拨动它,只有格拒拨动了,阴阳之气才会相互顺接,这样才会见到疗效,但是这得要那么一个过程。

卢崇汉:对!我觉得这个就要跟病人交代清楚,取得病人的信任和理解,从而能够自始至终地配合治疗。

某医生:附子的用量有没有可能从小量加上去呢?

卢崇汉:小量不起作用,这个量已经是我用得最轻的量了。

某医生:如果我煎煮一碗药下来,比如说250毫升,那我分次少量的服用,行不行呢?还是说这一碗就要顿服?

卢崇汉:如果考虑到她会出现这种因素,那么可以给病人这样服用,但效果可能会差一些,不过病人身体容易适应些。可以少量地给药,比如每次50毫升,或者100毫升。然后隔一段时间,再把剩下的吃下去,这个可以。但只是开始这样,一旦适应了,就没必要了。这是给药的一种方式。但我在临床上一般不提倡这样,因为这样服药,在血中就不容易达到所需要的浓度。

某医生:您刚才说她运动、跳舞的时候伤了阳气,导致症状加重。那您刚才也提到,运动也可以生阳,也可以耗阳,那是什么情况下它可以生阳?第二个问题,《内经》不是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吗?现在还是春夏的季节,那在这种气候环境下,对她的疾病是否有利?对扶阳的作用是一种促进,还是一种抑制?还有一个问题,对这个病人的预后您是怎么看的?从我们中医角度怎么去看这个病的预后?

卢崇汉:动能生阳,也能耗阳。那么究竟是生还是耗呢?这就要看患者的基础情况了。像这例患者,她自身的生阳功能已经很弱了,也就是她本身的阳已经不足了,那么她的动就是以耗阳更明显。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耗损阳。我们用脑会耗阳,我在讲话也耗阳,耗气啊,思维也在耗啊,但是我们自身生阳的功能正常,那么我们的阳会很快得到补充。这种情况下,动就会生阳。因为一方面加强了阳的流通,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生阳的功能。但是她不行,她阳气之本已经不足了,她过动就会耗多而生少,就会导致病情加重。

第二个问题,我们要顺其势去助她生阳。本来春夏就养阳,那么就有利于阳,但是她自身的生阳不足了,我们就给她扶持啊,就给她添柴啊,就给她生火啊。那么这对于她养阳生阳就更有利了,这就叫顺其势。

再一个她的预后问题,如果她的阳气能够得到很好的生,阴阳相互顺接的情况得到改善,最后完全好转,那么她的预后应该是很好的。但如果我们不把握住这一点,我们还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去考虑这个病人,还是不断地耗损她的本,还是不断耗损机体的阳气,那她生命的根基就会动摇,她的预后就会很差,前景就不好,很多变证就会出来,大的变化都可能会出来。到那时就不是治她的“红斑性肢痛症”,那时就是救命了,不是治病了。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当前这个时机,抓住扶阳这个根本。

 

[ 关 闭 ] [ 返 回 首 页 ] [ 顶 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