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健康宣教 登革热知识问答
2021新昌中医院体检中心... 
更多>>   
登革热知识问答
发布:陈瑾  时间: 2015/7/23  阅读:2048

 登革热知识问答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伊蚊是传播登革热的主要“祸首”。进入5月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白纹伊蚊的生长繁殖,从现在开始,应该防蚊、灭蚊。及时清除家中杂物、清扫垃圾、清理缸罐,不给蚊虫生长机会。家庭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物理措施防蚊,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蚊虫叮咬,预防登革热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我国,登革热曾经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和港澳台等地区暴发。

二、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将登革热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一)急性发热期。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型。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急性发热期一般持续27天。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性等。

(二)极期。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缓解,或退热后病情加重,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

极期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

在血浆渗漏发生前,患者常常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不同患者血浆渗漏的程度差别很大,如球结膜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红细胞比容(HCT)升高的幅度常常反映血浆渗漏的严重程度。

如果血浆渗漏造成血浆容量严重缺乏,患者可发生休克。长时间休克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血浆渗漏表现,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如皮下血肿、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颅内出血、咯血、肉眼血尿等)。部分病例可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端坐呼吸,气促、呼吸困难,头痛、呕吐、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昏迷、行为异常、颈强直,腰痛、少尿或无尿,黄疸等严重脏器损害的表现。

(三)恢复期。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可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三、登革热会致命吗?有后遗症吗?

登革热一般为自限性传染病,并发症较不常见,病死率较低,一般无后遗症。但容易传播,多次感染后易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而导致死亡,应引起人们足够程度的重视。

四、登革热可以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播吗?

不会。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

五、哪个年龄易得登革热?

在我国各年龄均可感染登革热病毒而发病,从婴儿到老人,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和种族均可得登革热。

六、登革热有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或者有特效药治疗吗?

目前,没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对登革热也无特效疗法,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七、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什么习性?哪些地方容易受到这种蚊子叮咬?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多在户外侵袭人体,吸血高峰在下午45点,次高峰在上午910点。其中花斑蚊的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滋生地附近50100米范围,很少超过200米。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滋生地周围100米范围内较易受到该种蚊子叮咬。

八、怎样预防登革热?

伊蚊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

(一)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让蚊子无处藏身。

(二)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三)及时清除沟渠、天台等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

(四)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五)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

九、患过登革热的人是否可以不再患?

人群对任何一型登革病毒的初次感染均较敏感,对同型病毒有较稳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但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则只约维持2月~1年。由于登革病毒有4个型,感染1个型后还可能发生第二次或连续感染。第二次感染很可能引起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征合征。

十、旅游者如何防护登革热?

登革热常出现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夏秋季到东南亚旅游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做好防蚊、个人保护措施。旅游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 关 闭 ] [ 返 回 首 页 ] [ 顶 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