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中医保健 阳气运动到顶点——夏至话养生
2021新昌中医院体检中心... 
更多>>   
阳气运动到顶点——夏至话养生
发布:何逸峰  时间: 2015/6/12  阅读:2762

 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为夏至之后,立秋之前,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古人认为,鹿角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常用中药,多生长在沼泽地或水田中,亦在夏至之日开始生长。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阳气圆运动发生转折的时节,阳升至极则开始下降,此时一阴始生,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伏阴在内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千万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暑易伤气”,夏季炎热,若汗泄太过,可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我们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暑降温。

夏日虽然炎暑在外,但伏阴在内,身体外热而内寒,饮食切不可过于寒凉,否则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阳气。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平素体质虚寒者最好不吃。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三伏天”不远了,是我们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各地中医机构均有开展“三伏灸”。具体做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以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效果。

三伏天为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根据各人体质不同,于膀胱经及督脉上精心选取具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腧穴中进行药物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三伏灸”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法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 关 闭 ] [ 返 回 首 页 ] [ 顶 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