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九天灸
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阶段,每9天为一个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寒冬季节是关节退行性变、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面瘫、哮喘、胃肠道疾病、亚健康等常见病的高发季节。《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亦即免疫功能的低下)是疾病致病的关键。所谓“寒者热之”,天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因效果显著,受到病人的好评。
一、何为“三九天灸”
“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属于中医治疗学中的“天灸”,其采用刺激性药物敷贴于人体相应穴位,借助药物的辛辣刺激作用,以及腧穴和经络的吸收、传输、调整作用,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 ,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使其趋于平衡,从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具有治病防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二、为何冬天要进行三九灸
“三九灸”与“三伏灸”一样,只是时间不同,一个在冬天,一个是在夏天。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传统中医认为,此时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此时各种冬病十分容易复发,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因此在特定的穴位上使用各种方式的灸疗,同时配合辛温中药贴敷,可以使人体阳气更加充沛,气血更加旺盛,从而促进肺脾肾等诸脏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另外,中医有“三伏天贴药重在养阳,三九天贴药重在养阴”的说法,“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取得卓著疗效。
三、三九天灸适应症
1.虚证:体虚感冒、久咳不愈、怕冷。
2.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
3.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慢性腹泻。
4.风湿类疾病: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
5.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6.儿科病:易感冒、气管炎、哮喘等。
7.亚健康人群。
四、哪些人不适合做“三九天灸”
1.孕妇。
2.恶性肿瘤患者。
3.强过敏性体质、紫癜等严重出血倾向者、皮肤长有疱疖、皮肤有破损。
4.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及2岁以下的孩子不宜;
5.当天感冒发烧超过38.5℃者不宜。
五、敷贴注意事项:
1.贴敷后皮肤会有热感、烧灼感。成人贴药时间4至6小时为宜,儿童最好4小时以下。贴药时间因人而异,如果出现烧灼感应该取下,以免灼伤皮肤;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贴药后有很小的机率可能出现局部皮肤水疱、过敏、破损,由于该疗法是“发泡”疗法,故此反应是正常现象,应该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可自行涂抹烫伤膏,或到医院处理。
2.接受治疗的当天,戒食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豆类等,避免生冷食物及进食虾、蟹,尽量避免洗澡。
3.如遇过敏,戒食鱼虾、生鸡。
六、2014年三九天灸贴敷时间表
一九:2014.12.22-12.30
二九:2014.12.31-2015.1.8
三九: 2015.1.9-2015.1.18
贴药地点:中医院门诊三楼针灸科
针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