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到最关键、最重要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第三环节。经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和开展批评、查摆问题两个环节的工作,查摆到了不少需要整改的问题,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考验着每名党员干部的干劲和毅力。习总书记曾指出:干事业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运用到教育实践活动,同样如此。用“钉钉子”的精神落实整改,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效果、得到实惠。
要钉的准,找准目标。“钉钉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固定物体,如果钉不准、钉不稳,必定会失去固定的作用。要想钉的准,首先就要找准目标。目标找对了,钉起钉子才能事半功倍,因此,“钉钉子”时要一锤一锤的敲,要对查摆出的问题一个一个的落实,一个一个的“销号”,做到不跑偏、不散光,对症下药、切中要害,要克服“过关就完事”和“松口气、歇一下”的懈怠情绪,确保整改落实稳中求进、稳中求准。
要钉的正,找准方向。无论是人还是物,一旦失去方向,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方向对做事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拿起锤子钉钉子,要想钉的正,首要的是找准方向。钉子钉的正,才能起到固定作用,钉歪了,迟早会脱落,后患无穷。因此在“钉钉子”时,要及时扶正钉子方向,不歪、不斜,保证锤子的力度、方向的正确。整改落实同样如此,问题找准了,就要把握好方向,持之以恒,树立不钉进去、钉不牢固不罢休的精神,不断的钉下去,必然会有好的成效。
要钉的实,找准技巧。技巧也就是方法,目标固然重要,但是方法找不对,效果仍是事倍功半。整改落实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让群众接受,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得到实惠。这就需要在“钉钉子”时拿稳锤子,找对技巧,恰到好处用力,不能旁敲,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找到问题最薄弱的地方,从这些易着手地方入手,用力猛敲、敲的实、敲的狠,以破竹之势瓦解难题,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自然不攻自破。
习总书记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敬始如终。因此在建章立制、整改落实的关键环节,更要鼓足干劲,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取得实效。”